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中风,又称卒中,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名中风。

国医大师张震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60余年,提出“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的观点,为中风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张震认为,气机维系人体生、长、壮、老等系列生命活动之气,是由先天父母所授之肾中元气,后天脾胃受纳的水谷之精气与由肺吸纳的天气中的清精之气共同聚合而成。此三气结合在人体内又分化为众多的、各有司职的人体诸气,具有各自的运动方式与规律,最终形成—个相对平衡与协调的多元矛盾统一体。在生理常态下,人体诸气不断处于协调有序的运动之中,“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灵枢·脉度篇》)。《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其“流溢元气,内溉脏腑,外濡腠里”(《灵枢·脉度篇》)。而人体之气的出入升降、消长化藏等,又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条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于是舌能知五味,目能视五色,口能知五谷,鼻能知香臭,耳能闻五音。

再看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不外风、火(热)、痰、瘀、虚五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引起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横窜经脉,直冲犯脑,导致血瘀脑脉或血溢脉外而发中风。风痰入络,血随气逆,横窜经脉,瘀阻脑脉,则发中风,甚则阳极化风,风火相扇,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血溢脉外,神明不清,可致中风神昏。此外,气虚而无力帅血,导致血液留滞不行,血瘀脑脉而发中风,即所谓“虚气留滞”;阴虚则不能制阳,内风动越,上扰清窍,也发本病。临床上,五端之间常互相影响,或兼见或同病,如气虚与血瘀并存,痰浊和瘀血互结等。中风后可因气郁痰阻而出现情绪低落、寡言少语等郁证之象。

中风的发生主要病因为内伤积损、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体态肥盛等,引起虚气留滞,或肝阳暴张,或痰热内生,或气虚痰湿,引起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横窜经脉,直冲犯脑,导致血瘀脑脉或血溢脉外,发为中风。五志过极,七情内扰,则阴血暗耗,失其滋润荣养之功,致肝之阴阳失衡;谋虑过度,心情不舒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则易横逆肆疟,碍脾犯胃;气郁可以酿热、化火、灼肺扰心;再度伤阴则可导至生风、动风;气滞可以引起血瘀等一系列继发性病变,故而气郁为中风病病因的主要诱因或病机变化的重要环节。

中风病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治疗上,一则予“疏调气机”,以疏理肝气、调护脾肾为基础,同时兼顾其它有关证候统筹处理,即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侧翼,“一体两翼”,兼及其它治疗法则,或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活血化瘀;或滋阴潜阳、益气活血。通过舒展肝气,恢复、调整、激活其正常的疏泄功能,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通过“疏调气机”,一则治疗“原发性气机郁滞证”,促进风、火(热)、痰、瘀、虚的恢复;二则预防或治疗因气郁痰阻而出现情绪低落、寡言少语等“继发性气机郁滞证”。临床治疗中风可以考虑疏调气机汤与其他经典名方来合方治疗,比如与天麻钩藤饮、星蒌承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镇肝息风汤等合用。那么同时我也给出疏调气机汤基础方的药物组成,具体如下:

疏调气机汤

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

丹参10克,川芎10克,枳实10克

白芍12克,白术10克,仙灵脾15克

茯苓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舒肝解郁,疏畅气机,理气和血的功能,主治肝郁不舒,气机失调之证等。

在临证加减化裁上,若患者伴有气虚者,酌加黄芪,太子参,党参,山药,白术等;血虚者酌加当归,地黄,何首乌,阿胶,桂圆等;阴虚者加沙参,玄参,明党参,麦冬,黄精,女贞子,枸杞子等;阳虚者,酌加附片,肉桂,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益智仁等。虚热者,酌加知母,黄柏,地骨皮等;血热者,酌加生地,丹皮,紫草等;湿热者,酌加茵陈,苡仁,通草等;热毒者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等;胃气上逆者,以枳实易枳壳,酌加法夏、代赭石等;脾虚不运者,酌加白术,山药,谷芽,麦芽,鸡内金等。血瘀者酌加桃仁,红花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jiangcao.com/bjcyy/1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