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临证附子运用规律的研究

孙志斌

刊于《云南中医学院》,

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及相关医案,探讨吴佩衡临证运用附子配伍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配伍运用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以此来更好的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

采用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及结合MicrosoftExcel建立“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相关医案”数据表,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带的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频次、配伍组合、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统计分析。

1.通过对《吴佩衡医案》进行文献整理及筛选,得出吴佩衡附子类方剂条,相关医案57条。其中吴佩衡运用附子类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组合为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即吴佩衡所创的“大回阳饮”。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干姜、甘草、肉桂、茯苓、细辛、砂仁、桂枝、法半夏、丁香。

2.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中,运用热性药物次,百分比占到37.17%,温性药次,百分比占37.17%,平性药物次,占19.85%,寒、凉药物运用较少,各47次和15次,百分比各占4.4%和1.4%。从药物五味角度来看,吴佩衡运用辛味药物次,百分比占47.65%,甘味药物次,百分比占39.01%,苦味药物运用次,百分比占10.57%,酸味药物出现29次,百分比占1.87%,涩味药物和咸味药物运用较少,各出现9次和5次,百分比各占0.58%和0.32%。

3.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相关医案用药模式进行分析得出附子-干姜、甘草-附子、附子-肉桂、干姜-肉桂、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干姜、甘草-附子-干姜、甘草-肉桂、甘草-附子-肉桂、甘草-干姜-肉桂等药物组合为吴佩衡附子类方剂常用配伍组合。

4.《吴佩衡医案》中运用附子类方剂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等,其中发热症状出现16次;咳嗽症状出现11次。其中吴佩衡治疗具有发热症状的疾病时,证候多为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阴极似阳证,所治疗的中医疾病多为麻疹、伤寒、虚劳咳嗽等。而其治疗具有发热症状的疾病时所用的核心药物为附子、干姜、甘草、肉桂、茯苓、细辛、砂仁、法半夏、桂枝。吴佩衡治疗具有咳嗽症状的疾病时,所治疗的中医疾病多为麻疹、虚劳咳嗽等。而起治疗具有咳嗽症状的疾病时所用的核心药物为附子、干姜、甘草、茯苓、细辛、砂仁、肉桂、法半夏。

5.在对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药物间关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聚类方法得出吴佩衡在运用附子类药物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8个。为肉桂-白芍-大枣、桂枝-砂仁-细辛、败酱草-苍术-茵陈、花椒-*柏-乌梅-*参-川楝子、肉桂-大枣-干姜、砂仁-细辛-麻*、败酱草-茵陈-佛手、花椒-*柏-乌梅-*参-*连。基于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用药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提取组合”得出新方组合肉桂-白芍-大枣-干姜、桂枝-砂仁-细辛-麻*、败酱草-苍术-茵陈-佛手、花椒-*柏-乌梅-*参-川楝子-*连。

1其扶阳抑阴,重视先天心肾及后天脾土。除大回阳饮外,亦有茯苓、细辛、砂仁、桂枝、法半夏、丁香等药物为核心药物。而这些药物与附子配伍组合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有使用。

吴佩衡在运用附子类方剂时根据病情轻重,随证加减,酌情运用附子用量。重视辨证论治,推重仲景扶阳大法,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拘古。为我辈中医人学习之楷模。

孙志斌志超编录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jiangcao.com/cfbjc/3539.html